总有一句话能表达出你此刻的心情,无论是开心还是伤感的。
当前位置:九九语录网 励志语录内容页

我国谚语大全(精选99句)

2023-09-16 17:44:36 励志语录 访问手机版

我国谚语大全(精选99句)

1、鱼靠水,人靠集体。

2、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。

3、鸟过拉弓——错过时机

4、X光照人——把你看透了

5、南天门搭戏台——唱高调

6、鸭子逛大街——大摇大摆

7、众人是杆秤,斤两自分明。

8、出来进去走窗户——没门儿

9、城楼上的卫兵——高守(手)

10、嫦娥脸上长个痣——美中不足

11、投机商人的信条——唯利是图

12、老子纳妾儿宿娼——上行下效

13、西瓜掉进油缸里——又圆又滑

14、骆驼脖子仙鹤腿——各有所长

15、黄鼠狼听见鸡叫——垂涎三尺

16、喝白水拿筷子一捞啥;没啥捞头

17、闭门造车——自作聪明;不合辙

18、一根柱子难撑天,一块石头难垒山。

19、刀子插在鞘里——锋芒不露;不露锋

20、石油里面有金子,人民里面有圣人。

21、鸭子的巴掌鸭子的脚板——联成一片

22、南郭先生吹竽——不会装会;滥竽充数

23、牛角尖对牛角尖——尖对尖(奸对奸)

24、驴唇不对马嘴见“牛头不对马嘴”。

25、人打江山狗坐殿——畜生升天;翻了个个儿

26、碰到南墙不回头见“撞倒南墙不回头”。

27、连锅端(惯)1比喻彻底消灭。2比喻全部出动。

28、大炮一晌,黄金万两(谚)比喻战争之财易发。

29、事到做时方知难见“书到用时方恨少,事非经过不知难”。

30、老太太坐牛车——慢透了(歇)指做事进度太慢,或动作太迟缓。

31、外头吹牛,里头漏油(惯)比喻内部问题已很严重,却还在外面吹牛皮说大话。

32、一根篙竿压倒一船人(惯)篙竿:撑船用的竹竿。比喻所说的一番话伤害了众人。

33、东不成,西不就(惯)指择偶或择业不顺利,总是不成功。也泛指事情总是办不成。

34、蛤蟆死了还要跳三跳(谚)比喻人在绝境中不会束手待毙,总要作一番拼死的挣扎。

35、玫瑰在花园里开放,英雄在人民中成长;树木从泥土中吸取养分,英雄从人民中得到力量。

36、欲要知究竟,处处细留心(谚)指要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,必须细心观察,不放过任何疑点。

37、自家掘坑自家埋(惯)比喻自作自受,自讨苦吃。 也作自己掘井自己跳。 自个儿挖坑埋自己。

38、牛口里的草——扯不出来(歇)比喻东西再也拿不出来。 也作“牛口里的草——不容易扯出来”。

39、宁挨杠子不挨针(惯)杠子:较粗的棍子。宁肯挨棍打,也不肯被针扎。形容人不知轻重,不识好歹。

40、西瓜系在鳖腿上——滚不了西瓜,也跑不了鳖(歇)比喻彼此利害攸关,谁也无法摆脱掉谁。常用于讥讽。

41、有懒人,无懒地(谚)人勤苦地就勤出产,人懒惰地就不打粮。指地的肥沃与贫瘠,是由人的勤与懒决定的。

42、凭三寸不烂之舌具有游说的口才。明代《水浒》:“小生 必须亲自去那里,凭三寸不烂之舌,说他们入伙。”

43、酒醉心不醉(谚)指有经验的人往往看上去喝醉了酒,但心里却还是明白的。 也作酒醉心里明。 酒醉三分醒。

44、凤凰鸦鹊不同群(谚)凤凰鸟绝不会和鸦鹊同栖一处。比喻志趣洁雅的高士绝不会和品行卑劣的小人混在一处。

45、以一当十,以十当百(惯)当:抵挡,阻挡。一人抵挡十人,十人抵挡百人。形容军队士气大振,士兵奋勇拼杀。

46、只能会意,不能言传只能自己体会,不能明说。海外於 梨华《寻》:“这两字很难解释,只能会意,不能言传。”

47、囊漏贮中(谚)囊:口袋。贮:储存。装粮食的口袋破了,粮食仍漏在粮仓里。指财物流通在内部,不算什么损失。

48、有理讲倒人有理讲理,无须采取欺诈或暴力方式。浩 然《艳阳天》:“快回去吧,我们有理讲倒人,为什么要打架?”

49、我玩了半天,手很脏,就对奶奶说:“奶奶,帮我洗洗手。”奶奶说:“真是啊,好手好腿,不如一个好嘴。”(河南·开封)

50、车如流水马如龙(惯)车辆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,马匹首尾相接,像长龙一般。形容车辆、马匹川流不息,非常繁华热闹。

51、石头缝里蹦出来的(惯)常用来斥责人不是父母生养的,不孝顺或没人性。 也作石头缝儿里爆出来的。 石头缝里跳出来的。

52、捉鳖不在水深浅释义:比喻做事全在机缘是否凑巧。例句:他心想:“捉鳖不在水深浅,只要碰到手跟前,专找不如一遇。”

53、书记把暖瓶碰掉在地上,却怪公务员放的不是地方。公务员背地里说:“唉!只有丫环的不是,没有姑娘的不是。”(安徽·利辛)

54、害人终害己(谚)存心伤害别人的人,到头来反而伤害了自己。指为人要慈善,存心害人是没有好下场的。 也作“害人还自害”。

55、天有阴晴,地有旱涝情况在不断变化,有好有坏。刘绍 棠《渔火》:“天有阴晴,地有旱涝,也该我们时来运转,你走 背字儿了。”

56、说到哪里,做到哪里说话兑现。成语:言行一致。赵树 理《三里湾》:“我这人说到哪里,要做到哪里!现在先向大 家表明一下!”

57、老王卖瓜——自卖自夸(歇)本指自己夸自己卖的瓜好,转指自己夸自己。也指自己人夸奖自己人。 也作“老王卖瓜——人不夸自夸”。

58、事无不可对人言襟怀坦白,无可隐瞒。老舍《四世同 堂》:“他不能把自己的计划说出来,又觉得这是违反了事无 不可对人言的道理。”

59、到什么山上打什么柴(谚)山不同,长出的柴木也不同。指到了哪座山,就应砍哪座山上的柴。比喻环境变了,人的思想、习惯也得跟着变。

60、晴天不肯走,只待雨淋头错过了好时机。成语:不识时 务。明代《封神演义》:“你晴天不肯走,只待雨淋头,你做一 世大帅,不识时务。”

61、一问三不知开头、过程、结局均不知道。一无所知,或 不愿意回答。老舍《骆驼祥子》:“自己顶好学拉磨的驴,一 问三不知,只会拉着磨走。”

62、淡淡长流水,酽酽不到头(谚)酽(yan):浓烈。指清清淡淡,长流不断;浓浓酽酽,不会久远。比喻人际交往,平淡可以保长久,过热往往难到头。

63、手插鱼篮,避不得腥释义:比喻做事不怕担负责任。例句:先锋道:“古人说得好:手插鱼篮,避不得腥。一不做,二不休;左右帅领家兵杀那和尚去来!”

64、烂泥糊不上墙(谚)指毫无黏性的烂泥,无法将它抹上墙壁。比喻平庸无能的人无论怎样扶持,也难以成事或走向正路。 也作烂泥扶不上壁。 烂泥巴扶不上墙。

65、一醉能消万古愁(谚)只要喝醉了酒,就能把心头所有的愁烦事都消解掉。指酒有暂时排忧解愁的功能。 也作一盏能消万种愁。 一醉解干愁。 一杯热酒解干愁。

66、 银样蜡枪头谓中看不中用。语出《西厢记》。成语:虚 有其表。古华《相思树女子客家》:“地名不好,只要人中用。 人不中用,银样蜡枪头,于国于家何益?”

67、乌龟撞石板——硬碰硬(歇)硬:本指坚硬,转指强硬。指以强硬的态度对待强硬的态度,针锋相对。也指两强相遇,互不相让。 也作“乌龟碰石板——硬碰硬”。

68、人情若像初相识,到底终无怨恨心(谚)人和人的相交,最后如果能够保持初识时的那股热情,就不会彼此怨恨了。指人情往往善始不能善终,开始相亲,久后相怨。

69、骨头里榨油敲诈勒索。类似的:石头缝里榨油。成语: 敲骨吸髓。赵树理《李家庄的变迁》:“从前是有钱的不肯拿 出钱来。只在没钱人的骨头里榨油,这个不对。”

70、上课铃响了,我慢慢地走进教室。这时,老师已经把考试卷发下来,同学们都开始做了。我拿出铅笔慢慢地削起来,老师说:“你真是大火烧了眉毛还不着急。”(湖北·荆门)

71、兄弟俩吵架,大伙儿劝谁谁也不听,可支书一来,兄弟俩都不吱声了。他们的父亲深有感触地说:“我们家这俩小子是半生的红薯——不怕麦秸火,就怕强人捏啊!”(河南·长葛)

72、一木难支大厦之将倾无力挽回失败的局面。成语:回天 无力。姚雪垠《李自成》:“他感觉自己在朝中孤掌难鸣,真 是‘一木难支大厦之将倾’,深深地陷入绝望和愤慨之中。”

73、金子还是金子换双方相当,不吃亏。清代《红楼梦》: “你是个要强的人,俗语说的,金子还是金子换,谁知竟叫老 ,爷看中了!你如今一来,可遂了你素日心高志大的愿了。”

74、打一巴掌,给一个甜枣吃伤害别人,又给一点安慰。成 语:又打又拉、恩威并施。韩志君等《篱笆·女人和狗》:“我 不是三岁两岁的小孩子,用不着打一巴掌,给一个甜枣吃。”

75、一夜夫妻百夜恩(谚)夫妻之间,哪怕只有一夜同床共枕的生活,恩情也是很深的。指夫妻感情不比其他,必须珍惜。 也作一夜夫妻,百日恩义。 一日夫妻百日恩,百日夫妻似海深。

76、挂羊头,卖狗肉谓卖假货。表面上冠冕堂皇,实际上以 坏充好。成语:弄虚作假。古华《浮屠岭》:“因为浮屠岭地 方只有单干农户,不存在什么集体农民。这里的一切都是 挂羊头卖狗肉。”

77、痴心女子负心汉(谚)痴心:爱恋忠诚不变。负心汉:见新忘旧的男子。指在男女婚恋问题上,往往女子坚贞不移,男子违盟背约。 也作痴心女子,反面男儿。 痴心女子薄情郎。 痴心女儿负义郎。

78、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释义:鸿儒:学问渊博的人。白丁:普通百姓。形容交往的都是上层人物。例句:九妈道:“我家美儿,往来都是王孙公子,富室豪家,真个是‘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

79、人靠衣服马靠鞍(谚)人穿上一身得体的衣服,就会显得分外精神;马备上一副讲究的鞍鞯,就会显得特别骏美。指衣服对人体的形象美有极大的影响。 也作人的衣裳马的鞍。 人是衣装,马是鞍装。

80、打了梅香,丑了姑娘(谚)梅香:通称侍候小姐的丫环。姑娘:指小姐。打的虽然是丫环,却使小姐丢了脸面。泛指惩治下人,失体面的却是主子。 也作打的丫环,吓的小姐。 打坏了丫环,哭坏了小姐。

81、有意栽花花不活,无心插柳柳成荫(谚)用心栽花,花反不成活;无意插柳,柳却长得树粗冠大。指人往往刻意要做好的事偏做不好,不经心的事反倒意外地成功。 也作“着意种花花不活,等闲插柳柳成荫”。

82、气人有,笑人无指一种社会心态:嫉妒好的,嘲笑差的。 气,也说:妒、恨。类似的:畏己贫,忧人富。清代《醒世姻缘 传》:“一个间壁紧邻留守后卫当军的刘振白,从来妒人有笑 人无。街坊邻人没有一个应上他的心的。”

83、靠山山倒,靠水水流谓依赖别人靠不住。类似的:靠墙 墙倒,靠壁壁歪/靠人靠跑了,靠墙靠倒了/依神神跑,依庙 庙倒。成语:无依无靠。贾平凹《废都》:“他窝囊一辈子了, 胆子也小得芝麻大,只怕将来靠山山倒,靠水水流。”

84、好男不吃婚时饭,好女不穿嫁时衣(谚)好男儿不吃结婚时的现成饭,好女子不穿出嫁时的现成衣。 指有志气的青年,贵在能独立生活,不靠祖业,不享现成福。 也作好男不吃分家饭,好女不穿嫁时衣。 女人不穿嫁时衣,男儿不吃分时饭。

85、王子犯法,与民同罪(谚)王子:帝王的儿子。王子犯了法,也要和普通百姓一样治罪。指在法律面前,人人平等,地位再高,也不允许逃脱法律的制裁。 也作王子犯法,与庶民同罪。庶民:普通百姓。 王子犯法,一律同罪。 王子犯法,庶民同例。

86、酒逢知己干杯少,话不投机半句多释义:跟知心好友一起喝酒。喝一干杯也嫌少;跟见解不同的人说话,半句也嫌多。例句:想起刚才进门时他们对饮欢杯的景象,看看现在这种令人难堪的冷场,正应上了“酒逢知己干杯少,话不投机半句多”这句老话。

87、巫咸虽善祝,不能自祓也;秦医虽善除,不能自弹也(谚)巫咸:古神巫名。祓(fu):古时除灾祭祀仪式。秦医:秦越人,古神医。弹:针灸。巫咸虽然善于祈祷,却不能自我免祸;秦医虽然善于治病,却不能自我治疗。指再有本事的人,也必须有别人的扶持。

88、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释义:道:道行指僧道修行的功夫。魔:“魔罗”的简称,指破坏修行的恶魔。原是告诫修行的人警惕外界诱惑的一种说法。后用来比喻一种力量超过另一种力量。例句:哼,你别臭美!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——你那手法到底骗不过咱们丁主任的眼睛。

89、茶壶里煮饺子,肚里有货,嘴里倒不出来释义:茶壶肚大嘴小,饺子在里面倒不出来。比喻人嘴笨不善表达;或有难言苦衷,不好开口。例句:周丑孩给众人讲,两手比画着,脖子都急红了,嘴里却结结巴巴地说不出来。张有义笑着说:“哎呀周教官,你可是茶壶里煮饺子,肚里有货,嘴里倒不出来。还是叫马教官吧!”

90、一登龙门,身价十倍龙门相传为大禹所凿。河水险急, 鱼不能上溯,能上溯则为龙。比喻有了某种资格,就提高了 身价。《北京日报》(19:“联想到近来戏曲界一些 拜师收徒的事,这当然是好的。但要真教、真学才好。如果 拜了师,行了礼,什么也没学到,只图虚名,又有什么必要 呢?一登龙门,则身价十倍,我们大可不必去羡慕它。”

91、无颜见江东父老这是一句常用的俗语,指因自疚而羞于见乡亲或熟人。它源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秦朝灭亡后,刘邦和项羽之间爆发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。垓下一战,楚军兵少粮尽,惨遭失败,退到乌江边。项羽看了看身后几十个盔甲凌乱、神情落魄的将士,苦笑一声说:“当初我率领江东八千子弟兵渡江争战,现在竟无一人生还。即使家乡父老爱怜我,依然称我为王,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?”这就是“无颜见江东父老”的来由。

92、衣裳“衣裳”指一年四季能穿的所有衣服,都叫衣裳。最初的衣裳应该是树叶与兽皮连在一起的“围裙”。后来传说黄帝创上衣下裳,即是上下连在一起的服饰,故后人称上衣为“衣”,下衣为“裳”。到有文字记载时,我国的服装样式早已形成。如殷商时期上衣下裳连在一起的“深衣式”服装。到春秋战国时,这种上衣下裳开始变化,女子的“裳”(裙)已比男子的“裳”长了一些,就是说这一时期男女还都穿裙子。《诗经》中多次提到有“麻”(衣领)的新式服装,以及“袍”(一种行军者日以当衣,夜以做被的长式衣服)、“裼”、“裘”等儿童褓衣和皮衣。可见,当时人们的衣着已十分可观了。

93、名堂人们对搞花样、名目或故弄玄虚的人,喜欢说他们搞名堂。那么,“名堂”一词是怎么来的呢?“名堂”由“明堂”演化而来。原来,上古帝王举行盛典的场所称“明堂”。汉武帝、武则天都提出要造选明堂。据说,武则天建成了明堂,被她的一个男宠一把火烧了。河北农村也有“立明堂”的习俗,不过用途与皇帝所建的明堂截然不同。遇到亲人客死异乡,尸骨无存,其亲属就在坟地内建一假坟,内埋死者牌位,叫“立明堂”。不论是建造假坟头,还是掩埋死者牌位,都有一套迷信程序,都会有神秘色彩,故俗语常说:“搞什么鬼名堂!”即由此而来。“明”、“名”同音,如今便演化为“名堂”了。

94、吸烟“吸烟”有害健康,现在全世界都在公共场所禁烟,有的国家还实行全面禁烟。那么,谁是吸烟的始作俑者呢?吸烟,起源于美洲印第安人部落。在古代印第安人部落,吸烟是首领的特权,是一种高贵的象征。当时是用一种白蜡木做杆,大理石或红块滑石制成的卡梅特烟斗吸烟。1492年,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,同时也发现了烟草。据说西班牙、葡萄牙的水手们把吸烟的习惯带回欧洲。但在很长时间里,烟草在欧洲都不为人们接受。后来,英国女王召见英国爵士雷利,并观看了他的吸烟表演。如此一来,吸烟很快在英国流行起来,逐渐遍及欧洲,乃至流传世界各地。中国的古装戏有酒无烟,中国人吸烟是受欧洲吸烟习惯的传染。

95、宝贝人们把珍贵的东西称为“宝贝”。这贝类为什么称为宝呢?它源于贝壳曾是最早的货币。贝类,属软体动物腹足类,大小因种而异,栖于海滨岩礁,壳可为装饰。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,选择海贝做商品交换的媒介,有体小质硬,携带方便,折价灵活,容易保藏等优点,大致在夏代已成为货币。到商周时期,贝币的使用达到高峰,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贝币就数以万计。随着商业的发展,真贝币供不应求,后来又出现一些石、骨、蚌、青铜等质地的仿贝币,其中青铜贝币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,距今已3000多年。直到秦始皇统一货币废贝行钱,贝才最后退出了流通领域。由于贝在历史上曾充当过流通中的货币,成为财富的象征,如同金银被当成财宝一样,贝被当成财宝便是题中之意,故有宝贝之称。“宝贝”引申为对小孩儿的爱称。

96、桂冠在各种各样的比赛中夺得第一名的人,常常被人们称为夺得“桂冠”。“桂冠”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?它是个舶来品,源自古希腊。古希腊人认为月桂树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神木,他们用月桂树的枝叶编成冠,授给在祭祀太阳神阿波罗的节日赛跑中的胜利者。戴桂冠者有极高的荣誉。后来,人们用月桂树的枝叶编成冠冕,献给最有才华的诗人和各种比赛中的胜利者,成为一种惯例,流传下来。特别是古希腊又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祥地,奥运会的胜利者也会得到一顶“桂冠”,于是“桂冠”一词随着奥运会传向世界。大家对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记忆犹新,在那届奥运会上,获奖者除得到金、银、铜奖牌外,发奖官员还将桂枝编的花冠戴在他们头上。无独有偶,在中国还有一个和“桂冠”词义相近的词,叫“折桂”,也来自一个和桂树有关的美丽神话故事,在这个故事中称科举考试登科为“蟾宫折桂”,又引申为各种考试与比赛的第一名叫“折桂”。“桂冠”和“折桂”,这两者同义不同源,一个为“西”,一个为“中”,中西合璧,珠联璧合。

97、孟婆汤“孟婆汤”是一种迷信的说法。古人信奉人是可以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,转世前喝了盂婆汤就可以忘掉前世恩怨。“孟婆汤、孟婆汤,人口前世即可忘,前世恩仇前世罪,黄泉陌路孟婆汤。”这是我国民间发丧时经常唱的一首歌。从这首歌中不难发现,人们认为“孟婆汤”是一种遗忘药,喝了它之后,可以让人丧失记忆,忘却所有烦恼,忘掉所有爱恨情仇。 “孟婆汤”是怎么来的呢?相传,汉朝有个姓孟的女子,从小研读儒家书籍,长大后开始念经诵佛,后来人山修行。她平时食素,致力于劝人向善,不要杀生。她在世时,从不回忆过去,也绝不设想未来,一直到八十一岁,还是处女之身,世人称她为“孟婆老奶”。上天看重她的为人和特点,任命孟婆负责去除投胎鬼魂的前世记忆,因为当时人间有知前世因者,往往会泄露天机。接任后孟婆常驻在地府的奈何桥边,她在池塘、溪流采集草药,熬制成如酒一般的有甘、苦、辛、酸、咸五种口味的汤,即孟婆汤,服用后会立即丧失全部记忆。因此,孟婆汤也被叫做“迷魂汤”或“忘情水”。但凡准备投生的鬼魂,都会被押到孟婆所掌管的醚忘台灌孟婆汤,以忘却前世和地府里的一切。

98、学而优则仕“学而优则仕”是流行很广、影响很深的一句话,很多人把它理解成“学习优秀就应该当官”,是一种典型的“读书做官论”。其实这是犯了望文生义和断章取义的严重错误。那么,“学而优则仕”源自哪里,又怎样正确理解它呢? “学而优则仕”出自《论语·子张》,原文为“仕而优则学,学而优则仕。”有人常常把它当成孔子的话,其实这话并非出自孔子之口,而是他的弟子子夏的高论。按《辞海》的解释,“优”字的含义其中有一条为“充足、富裕”;“仕”字的含义其中有一条为通“事”。如果按此理解,“仕而优则学,学而优则仕”的本意应该是“做事有充足的空闲时,应该学习;学习尚有富裕时间,应该做事。”这才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。看来,“仕而优则学,学而优则仕”的本义就是“知行合一”,即“实践与认识相统一”,这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“工学结合,处理好工学矛盾”是相似的。南宋大儒朱熹就持这种观点。他在《论语集注》中说:“优有余力也。仕与学理同而事异,故当其事者,必先有以尽其事,而后可及其余。然仕而学,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;学而仕,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。”显然,朱熹也把“学而优”解释为“学有余力”,并认为“仕”与“学”同等重要。对此,北京大学一教授解释说,“学”是理论总结,“仕”是运用理论到实践。“学”可以增加“仕”的深度,“仕”可以增加“学”的广度。《论语集注》是南宋以来官方认定的权威版本,它的解释无疑是最正确的。

99、万年历在历法中,大家都知道有一个“万年历”可推算出前、后若干年的具体日期。由于前后跨度时间长,人们称之为“万年历”。其实,这是对“万年历”一词来源的误解。相传,在古时候,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,看到当时节令很乱,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,但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。一天,他上山砍柴累了,坐在树荫下休息,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,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时间的日晷,测定一天的时间。后来,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,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,来计算时间。天长日久,他发现每隔360多天,四季就轮回一次,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。当时的国君叫祖乙,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。万年知道后,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国君,对祖乙讲了日月运行的道理。于是,祖乙把万年留下,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,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,并希望能创建历法,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。有一次,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。当他登上天坛时,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:“日出日落三百六,周而复始从头来。草木枯荣分四时,一岁月有十二圆。”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,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。万年指着天象,对祖乙说:“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,旧岁已完,新春复始,祈请国君定个节吧。”祖乙说:“春为岁首,就叫春节吧。”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。冬去春来,年复一年,万年经过长期观察,精心推算,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,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继任的国君时,已是满头银发。国君深为感动,为纪念万年的功绩,便将太阳历命名为《万年历》,封万年为日月寿星。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.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。原来,《万年历》是以创立者的名字命名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