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人造牛黄——冒牌货
2、医生摇头——没法治
3、狗戴礼帽——不像人
4、獾猪归洞——钻进去
5、芙蓉开花——慢慢红
6、身子是干活的本钱。
7、大榔头砸豆腐——笃定
8、山核桃——差着一格子
9、无弦的琵琶——丝不挂
10、檀树火筒——死也勿通
11、仨月不梳洗——不顾脸面
12、休息休息再说——歇后语
13、南天门搭戏台——唱高调
14、河豚鱼撞船———肚子气
15、老母猪尿窝——自作自受
16、脚踏楼梯板——步步高升
17、丝绸上绣腊梅——锦上添花
18、口里吞了个毛杏子——心酸
19、学艺终身福,是艺不亏人。
20、打不着狐狸——反惹一身臊
21、又娶媳妇又嫁女——双喜临门
22、罐子里掏虾米——抓瞎(虾)
23、身体越炼越壮,脑子越用越灵。
24、打白赖(惯)指抵赖,耍赖。
25、眉毛上放炮仗——火(祸)在眼前
26、虱子躲在皮袄里——有住的没吃的
27、平房门前不漏雨——有檐(言)在先
28、忘记祖国的人,好比离开森林的鸟。
29、敲着空碗唱大戏——穷开心;穷快活
30、水中月,镜中人——看得见,摸不着
31、玻璃瓶里插蜡烛——心里亮;肚里明
32、提在水缸里(惯)比喻担惊受怕。
33、狐狸精放屁——陉气;妖气;一股邪气
34、赶脚的骑驴——图个眼前快活:一时的快活
35、晴天还要防阴天见“好天也得防阴雨”。
36、刀尖上翻跟头——不怕死;好险;冒险;危险
37、急惊风碰上慢郎中——你急他不急;越等越急
38、穿连裆裤(惯)比喻串通、勾结,相互包庇。
39、人无完人,金无足赤见“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”。
40、挑水的娶了个卖茶的——人对桶也对;正相配;志同道合
41、哭天无路,求地无门(惯)形容求助无门,难以生存。
42、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(惯)指时光一天天流逝,并无多大改变。
43、受夹板气(惯)指夹在中间,受两面的气。 也作“受夹墙气”。
44、喝惯了的水,说惯了的嘴(惯)比喻人太爱说话,管不住自己的嘴。
45、哑姑姑做梦——谁醒谁知(歇)指某事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,别人都不会知道。
46、欺众不欺一(谚)指宁在众人身上分获薄利,不在一人身上谋取暴利。旧时商贩常语。
47、心病从来无药医(谚)心病:精神上、心理上的病症。指心病自古以来就没有药物能治疗。
48、铁板钉钢钉——硬到家(歇)硬:本指坚硬,转指强硬。形容人性格极其刚强或态度十分强硬。
49、鸡肚不知鸭肚事(谚)鸭肚子里想些什么,鸡肚子里并不知道。比喻各有各的心事,别人难以猜测到。
50、打铁要趁热,治病要趁早(谚)泛指办事要抓紧时机,及时采取行动。 也作“趁热打铁,趁早治病”。
51、一个书法家伯伯来我家看我写字。我怕写不好不敢写,伯伯说:“写字不怕丑,只要笔笔有。”(河南·博爱)
52、我玩到很晚才回家,一进门,妈妈就埋怨开了:“像你这样,若能考上大学,我就巴掌煎干鱼。”(江西·吉安)
53、妈妈让我吃干净碗底的米粒,我有点不乐意。她说:“你别小看那几颗米,一天一口,一年一斗。”(河南·南阳)
54、前有车,后有辙释义:借指前人做过的事,后人可以学着做。例句:“前有车,后有辙,双喜就是我们的榜样!”
55、老虎拉车——乱套(歇)套:牲口拉车时,拴牲口的两根皮制或麻制的绳。本指用套胡乱地拴住老虎,转喻乱了次序或秩序。
56、有你哭的时候意为不要高兴得过早,或过于固执,以后 会遇到麻烦。电视剧:“舍不得两块钱,因小失大,有你哭的 时候。”
57、姐姐嫌自己工资低,想辞掉工作去做生意。爸爸说她:“钱难挣,屎难吃;吹手好当,气难出。做生意可不是容易的。”(河南·辉县)
58、小兵要用自己漂亮的泡沫文具盒去换小强的米老鼠文具盒。奶奶说:“你啊,何必用会下蛋的母鸡去换不下蛋的公鸡呢?”(四川·汶川)
59、阴阳不可信,信了一肚闷(谚)阴阳:算命、占卜、星相等迷信活动。指占卜、算命等迷信不可相信,信了令人气闷不舒、心绪难宁。
60、谁当皇上,给谁纳粮不论是谁掌权,都得服从。萧军《八 月的乡村》:“反正我们老百姓谁当皇上给谁纳贡呗;种谁地 给谁纳租呗。”
61、这天,妈妈买来很多虾,我高兴地跳起来。奶奶说:“不要忙着高兴,‘虾荒蟹足’。”(注:虾多兆荒年,蟹多预丰收。)(江苏·江都)
62、偷食猫儿性不改释义:比喻恶性难改。例句:常言道:偷食猫儿性不改。他在外边放荡惯了,看在家中,犹如牢狱一般,哪里坐立得住。
63、东说向东,西说向西释义:比喻没有主见。例句:那国王着实昏乱,东说向东,西说向西,真个收了关文,道:“国师,你怎么与他赌?”
64、脑袋掖在裤腰带上(惯)比喻冒着生命危险做事情。也形容人勇敢,不怕牺牲。 也作脑袋拴在裤腰带。 脑袋挂在腰带上。 脑袋掖在腰里。
65、打要打金刚,压要压霸王(谚)金刚:护佛力士。霸王:楚霸王项羽,勇力盖世。指是英雄好汉就要敢于向强者挑战,打压弱者是卑劣的行为。
66、石头也焐热了形容热情感人。韩志君等《古船·女人和 网》:“你的心就是块石头,我也该把它焐热了;就是生铁,我 也该把它化成汁儿了!”
67、两虎相斗,必有一伤比喻强者相斗,终有一方失败。明 代《三国演义》:“今两虎相斗,必有一伤,须误了我大事。吾 与你二人劝解,休得再论。”
68、天下老,只向小(谚)天底下的老人,总是偏爱最小的儿女。指祖辈、父辈偏爱幼小的后代,是人类的共性。 也作天下老,偏的小。 天下爹妈疼小儿。
69、人到难处才见心释义:困难时才能看出人的真心。例句:“老婆过去虽说很进步,可眼下受了灾,日子困难,‘人到难处才见心’哩,她会不会变呢?”
70、 哪个庙里没有屈死的鬼谓不可能绝对公平合理,吃亏受 委屈是常有的事。清代《醒世姻缘传》:“亏了这个好人拾 了,要不是,那庙里没有屈死的鬼。”
71、各人头上一片瓦释义:各人只管各人的事。例句:“他们乡里干都会你‘半二流子’,我就不服气,‘各人头上一片瓦’,过日子的事情也用得着他们管?”
72、憔悴皆因心绪乱,从来忧虑最伤神(谚)憔悴:面黄肌瘦。人憔悴都是因为心情太坏,多忧多虑是最伤精神的。指人要健康,关键在于清心寡欲,无忧无虑。
73、为一件小事,我和小梅吵了架,母亲询问我时,我只说自己有理。母亲批评我说:“别说了,谁不知道你是一盆糨子端四十五里,有名的疙瘩蛋。”(河南·邓县)
74、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腋(谚)腋(ye):狐腋下的一小片细绒毛。 一千张羊皮,也抵不上一狐腋下的绒毛有价值。比喻庸人再多,也抵不上一个识见高远的人才。
75、患难见朋友(谚)人处在患难之中,才能见识真正的朋友。指身处富贵结交的朋友不可靠,只有患难与共的生死之交最见真情。 也作患难识朋友。 患难结知己。
76、满园葡萄一根藤借指同根,同一系统。类似的:千朵桃 花一树生/千枝万叶一条根。语文图书:“满园葡萄一根藤, 一根藤就是主线。主次分清,多而不乱。”
77、方木头不滚,圆木头不稳(谚)指方木头放置时稳实,可有不便滚动的缺点;圆木头容易滚动,但放置起来不稳当。比喻世间人和事,有优点就有缺点,不会完美无缺。
78、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(谚)驻军的军营像铁铸一般,经久不动;军营里的士兵却一拨去了又来一拨,流动不停。指军营是固定的,士兵是流动的。 也作“铁打军营流水的兵”。
79、星期天上午,妈妈到外婆家去,要我和姐姐在家喂猪、烧饭。晌午时,妈妈回来,见锅不动,瓢不响,就说:“你们啊,两个人是芦苇、簸箕一个样,两个懒家伙!”(江苏·靖江)
80、私凭文书官凭印(谚)民间的房产地产发生纠纷,是以文契字据为根据的;官场中的公事交往,是以官印为根据的。指公事私事全靠实据,不凭口说。 也作“私凭文契官凭印”。
81、清水下杂面——你吃我看见(歇)杂面:用绿豆、小豆等磨成的粉制成的面条,下在锅里,水是水,面是面,看得很清楚。指对方想做什么事情,安的什么心,自己看得非常清楚。
82、有肉解百忧,有酒解千愁以美味醉饱来消除忧愁。韩志 君等《古船·女人和网》:“把旁边桌上的剩酒剩肉一齐端到 苏小个子面前,笑嘻嘻地说:来!有肉解百忧,有酒解千 愁。”
83、狮子搏兔用全力(谚)狮子在捕捉一只小小的兔子时,也要用上全身的力量。比喻对付弱势敌人,也要当强敌来打。也比喻从事细微工作,也要全力以赴。 也作“狮子搏兔,亦用全力”。
84、蔫人出豹子蔫人,指性情温和,老实巴交的人。这样的 人有时也会大发脾气,或有惊人之举。韩志君等《古船·女 人和网》:“蔫人,出豹子啊!小豆倌儿这家伙,你可千万不 能小瞧!”
85、各人自扫门前雪(谚)比喻人应该做好自家的事,不必插手去管别人的事。 也作各家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家屋上霜。 自己各扫门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。 只扫自己门前雪,莫管别人屋瓦霜。
86、千人千面,百人百性(谚)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面孔,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不同的性格。指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,就和人人都有和别人不同的相貌一样。 也作“干人千脾气,万人万模样”。
87、人急造反,狗急跳墙人被逼得过分,就会不顾一切地反 抗。清代《红楼梦》:“他素昔眼空心大,是个头等刁钻古怪 的丫头,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,人急造反,狗急跳墙!不但 生事,而且我还没趣。”
88、慈悲胜念千声佛,作恶空烧万炷香(谚)慈悲:为人慈善、富于同情心。只要心怀慈悲,远胜过成天念佛;如果为非作恶,烧香再多也枉然。指为人贵在行为端正,心地善良,而不在于念佛勤,烧香多。
89、爸爸开了一家公司,他腰间的“大哥大”老是叫个不停,有时吃顿饭也不得安宁。妈妈经常埋怨,叫他关机。爸爸风趣地说:“大哥大一叫,就听见钞票蹦蹦跳;大哥大一关,哪还有母鸡来下蛋?”(江苏·海安)
90、叫板“叫板”具有滋事或挑战的意味。它源出有二。其中主流说法是“叫板”原为戏曲用语,指戏曲演员于道白之后、未唱之前,将道白的最后一句节奏化,使其有韵律,拖长抬高道白腔调,以便使伴奏开始,过渡到
91、将是将才,帅是帅才人的才能各有不同。将才是实干 家,帅才是战略家。张洁《沉重的翅膀》:“按选劳模的标准, 选车间主任是不够的,有人能当个顶好的劳模,可不一定能 当个好干部。将是将才,帅是帅才,对不对?”
92、我家三分绿油油的黄瓜秧上,小黄瓜一个挨一个。妈妈逢人就喜笑颜开地说:“黄瓜卖了买台洗衣机,洗衣服就不用发愁了。”谁知黄瓜刚长大,一夜之间就被小偷偷光了。爸爸说:“远看是个高冈儿,临近是个下洼儿。”(河南·商水)
93、良禽相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佐(谚)栖:栖息。佐:辅佐。指贤良的臣子要选择明君去辅佐,就好比优种的飞禽要选择佳树去栖息一样。 也作良禽择木而栖,忠臣择主而仕。 良臣择主而事,良禽择木而栖。 贤臣择主而佐,良禽相木而栖。
94、高鸟尽,良弓藏(谚)指高飞的鸟射尽,良弓就收藏起来不用了。 比喻功臣良将出生入死打天下,及至政权稳固,最高统治者便会排斥残杀他们。 也作高鸟尽,良弓藏;敌国破,谋臣亡。 高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;敌国破,谋臣亡。
95、以五十步笑百步释义:作战时逃跑五十步的人讥笑逃跑了一百步的人。比喻自己也有同样的缺点错误,只是程度稍轻,就去讥笑别人。例句:想到这里,他觉得即使自己的手不是那么软,也不能去打瑞丰了;他和瑞丰原来差不多,他看不起瑞丰也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罢了。
96、王八过去,社会上一些寡廉鲜耻的人,往往获得“王八”、“王八蛋”、“王八羔子”之类的骂名。那么,“王八”从何而来?首先,“王八”原来真有其人。据《新五代史·前蜀世家》记载,“王八”是五代十国时前蜀主王建的大名。“王建,字光图,许州舞阳人也。隆眉广颡,状貌伟然。”因为年轻时是个无赖之徒,专门从事偷驴、宣宰牛、贩卖私盐的勾当,又加上王建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八,所以与他同乡里的人都叫他“贼王八”。金人元好问《杂著》诗:“泗水龙归海县空,朱三王八竟言功!” 再者,“王八”还可被视为“忘八”的谐音。《通俗编·品目》说:“《七修每类稿》:‘今詈人日王八,或云忘八之讹。言忘孝、弟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”。“忘八”便是八项德行中缺最后一项即无“耻”了。再次,将“王八”和乌龟扯在一起。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载:“能得名龟者,财物归之.家必大富至千万。一日北斗龟,二日南长龟,三日五星龟,四日八凤龟,五日二十八宿龟,六日日月龟,七曰九洲龟,八日王龟。”
97、哈密瓜“哈密瓜”外形金黄灿灿,肉质丰厚,芬芳诱人,香甜满口,扬名四海。新疆正好有个地方叫哈密,所以人们以为哈密瓜的故乡在哈密。其实这是一种误解,哈密瓜的故乡可不是哈密。哈密瓜的种植历史超过千年,它的故乡确实在新疆,但不是哈密,而是鄯善。鄯善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,绿水环绕,昼夜温差大,极适合甜瓜生长。鄯善瓜之所以变成哈密瓜,源于人们张冠李戴的误传。清代时,康熙皇帝封赏统治哈密的额贝都拉为哈密王。额贝都拉对清廷赐予他封号感激涕零,他亲自率领一个使团前来京城,以叩谢皇帝赐予的荣耀。出发前,特意从鄯善带了一大批鄯善甜瓜,当做送给皇帝的贡品。因为古代交通不便,那么遥远带来的瓜果自然非常珍贵,这种瓜果从来没有在京城出现过。康熙帝第一次吃鄯善甜瓜,感觉芳香扑鼻,味甘如蜜,于是赞不绝口,龙颜大悦。便问大臣:“这瓜享何贵名,产于何地?”大臣们从来没见过这种瓜,哪里知道它的名称呢。有一个大臣灵机一动,立刻回复皇帝说:“这瓜是哈密王上贡的,就是哈密瓜了。”自此之后,鄯善甜瓜便更名改姓,变成了“哈密瓜”。
98、披麻戴孝旧俗子女为父母居丧,要服重孝,身穿粗麻布孝服,腰系麻绳等,叫披麻戴孝。它的由来,有个传说。从前,一位老婆婆有两个儿子,儿子成家后都不孝敬老娘,为了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反哺之情,老婆婆想出了一个办法。她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:“我死后,不需要你们花什么钱,用破草席把我一卷,埋了就行。不过你们要从今日开始,天天看看屋后的槐树上的乌鸦和山林里的猫头鹰是怎么过日子的,直到我闭上眼睛为止。兄弟俩经老娘_提醒,出工收工时便不由自主地注意起来。原来乌鸦与猫头鹰都是很细心地喂养自己的孩子,这些小家伙儿总是张大嘴巴,嗷嗷待哺。当小乌鸦长大后,妈妈飞不动了,就让她待在家,衔来吃的填在她的嘴里。等小乌鸦老了,又有自己的孩子喂养她,反哺之情,代代相传。而猫头鹰却不一样,妈妈老了,不中用了,就把妈妈吃掉。兄弟俩越看越内疚,渐渐地改变了对老母亲的态度。可偏偏在这时候,老母亲过世了,兄弟俩后悔莫及。为了记取乌鸦与猫头鹰善恶孝逆的教训,安葬那天,他们模仿乌鸦羽毛的颜色,穿一身黑衣服,模仿猫头鹰的毛色,披一件麻衣,并下跪拜路。从此以后,这个风俗就逐渐流传开来。渐渐地黑孝衣变成了白孝衣。
99、十六两把重量单位一斤由十六两改为十两是1959年的事,改了之后,老百姓仍旧沿用若干年。而一斤等于十六两在中国至少存在了两千多年。古代人为什么把一斤定为十六两,民间有一种说法,既是一种美好的愿望,又有一定根据和理由,且能自圆其说。民间传说一斤中每一两都是一颗星,十六两就是十六颗星,包括北斗七星、南斗六星和福、禄、寿三星。卖东西的人在称重量时,不短斤少两,讲究诚信,就会得足星,尤其是得到福、禄、寿三星。如果心地不良,克扣重量,就会损星。克扣一两就会减福,克扣二两就会损禄,克扣三两就会折寿。所以商家应该诚信,否则会受到上天的谴责或遭受不祥的事情。这显然是一种附会,用这种说法使不良商贩有所收敛。但古代的秤确实和北斗七星是有联系的。古时候人们把北斗七星的第四星和第五星分别称为“天权星”和“玉衡星”,前四星像一个斗,后三星像一个柄,斗和柄相互依托,保持平衡。所以,古人就把秤杆叫做“衡”,把秤砣叫做“权”,把表示重量.的若干等分叫做“星”,如“定盘星”。所以,无论经商也好,从政也好,都要敬畏手中的权力,电视连续剧《宰相刘罗锅》有句台词:天底下有一杆秤,老百姓就是那定盘的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