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拉磨的驴——瞎转
2、木匠打铁——改行
3、狗咬雷公——惹天祸
4、上树逮麻雀——连窝端
5、人上一百,武艺皆全。
6、灯笼照火把——亮对亮
7、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。
8、老牛头进汤锅——难熬
9、耩地看耧眼——走着瞧
10、赵云救阿斗——拼老命
11、龙王爷凑热闹——涨水
12、孩子再丑,也是自己的。
13、老龙王投江——死得其所
14、山上打钟——有鸣(名)声
15、拔掉屋檐当柴卖——穷极了
16、听见猫叫身发抖——胆小如鼠
17、桅杆做了顶门杠——大材小用
18、牵着肠子挂着肚——放心不下
19、蝴蝶落在鲜花上——恋恋不舍
20、鹅卵石跌进厕所——又臭又硬
21、演空城计见“唱空城计”。
22、石狮子的铃铛——摇不动敲不响
23、乱麻团缠皂角树——理不出个头来
24、给脸上抹黑见“往脸上抹黑”。
25、雨过地皮湿见“水过地皮湿”。
26、天高皇帝远——管不着;有冤无处申
27、好花要有绿叶扶,好汉要有众人帮。
28、指鹿为马——胡说;混淆是非;强加于人
29、白娘子喝雄黄酒——得意忘形;现了原形
30、一着输.着着输;三着不出车,满盘都要输。
31、强盗遇着贼爷爷(惯)指双方是一丘之貉。
32、肩膀宽(惯)形容人能力强,能担起重任。
33、掏心窝子(惯)指说心里话,表达真实思想。
34、千不如人,万不如人(惯)指处处比不上别人。
35、万事不求人(惯)指一切靠自己,不用别人帮忙。
36、耗财买脸儿(惯)指耗费钱财是为了面子上风光。
37、官断十条路(谚)指官府判案自有许多的手段和法子。
38、佛面上贴金(惯)比喻到庙里去烧香拜佛并以供品供奉。
39、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无见“防人之心不可无”。
40、山字摞山字——请出见“两个山字落在一块儿——请出”。
41、你嫌我的脸黑,我嫌你的脚大(惯)比喻互相嫌弃,互不买账。
42、爸爸见我总和小刚一起,打趣说:“你们俩真是秤杆离不了秤砣。”(山东·临的)
43、刚吃过饭,我对妈妈说我有点肚疼。妈妈说:“头疼鬼捏,肚疼屎憋。”(河南·宝丰)
44、打退堂鼓(惯)旧时官吏坐堂问事结束,击鼓退堂。比喻做事中途退缩或改变主意。
45、漱上水(惯)、洑(fu):游泳。向上游。比喻巴结讨好有权势、地位,或有钱财的人。
46、千金难买好音讯(谚)花再多的钱,也买不来好的音讯。指使人振奋的好消息是最有价值的。
47、邻家王奶奶去世了,吊唁的人很悲痛。一位老爷爷说:“阎王爷请定的客,谁能怎样?”(河北·沧州)
48、屎壳郎戴花——臭美(歇)本指又臭又美,转指人故作姿态显示自己漂亮,惹人厌恶。常含讥讽意味。
49、鼻子上挂鲞鱼——嗅鲞(歇)鲞(xiang)鱼:剖开晾干后食用的鱼。嗅鲞:谐“休想”。指不要痴心妄想。
50、投错胎,走错行选错了职业。台湾李敖《世论新语》: “对记者说,他干党务工作,是投错胎,走错行。”
51、军令重如山(谚)指军中只要下达命令,任何人都必须绝对服从,不可违抗。 也作军令如山倒。 军令如泰山。
52、物以少为贵(谚)指事物总是稀少了就显得珍贵,越多越不值钱。 有时也指人。 也作物以稀为贵。 物以罕为贵。
53、我和妈妈走亲戚,看着妈妈走得并不快,可我总是跟不上。妈妈笑着说:“紧走赶不上慢不歇呀,孩子。”(河南·尉氏)
54、偷鸡猫儿性不改(谚)比喻品质恶劣的人,走到哪里都会显露出恶劣的本性来。 也作偷食猫儿性不改。 偷嘴猫儿打不改。
55、每当我帮爷爷倒完茶,捶完背,端来洗脚水,爷爷便笑着对我说:“娃娃勤,爱死人;娃娃懒,狼啃脖子没人管。”(甘肃·敦煌)
56、早上不做官,晚上不作揖(谚)作揖:男子弯腰拱手的通行礼。早上被罢免了官职,晚上就没人理睬了。指世态炎凉,人情冷暖。
57、陈谷子,烂芝麻释义:比喻陈旧的无用的话语或事情。例句:可是我糊涂了,正经说的话且不说,且说陈谷子,烂芝麻的混捣乱。
58、与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交谈中受到启发。赞美或恭维 之词。清代《老残游记》:“与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!真是 闻所未闻!”
59、择日不如撞日(谚)选择吉日不如碰上的日子好。指事不宜迟,要抓住时机,不必专选吉日。 也作“择日不如撞日,撞日不如今日”。
60、皇帝的女儿不愁嫁(谚)指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,他的女儿当然不愁嫁不出去。常借指最紧俏、最短缺的抢手货物,不愁卖不出去。
61、骑驴的不知赶脚苦谓体会不到别人的困难。类似的:坐 轿的不知抬轿苦。浩然《山水情》:“他一直在倒霉!你是骑 驴的不知道赶脚的苦。”
62、小账不可大算(谚)小账:零星开支的账目。大算:总起来计算。 指小账如果单宗看,为数不多;但日积月累,总起来计算,数字就会大得惊人。
63、鲁班门前掉大斧(惯)鲁班:也作鲁般,古时著名的木匠。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事。 也作鲁班门口抡斧头。 鲁班门口弄大斧。 鲁班门前耍斧子。
64、哑子吃黄连——有苦说不出(歇)指有苦楚,说不出来。 也作哑巴吃黄连——有苦说不出。 哑巴吃黄连——口里说不出。 哑巴吃黄连——有苦难言。
65、 笑破不笑补,笑过不笑改破了能补,过而能改,会得到谅 解,不会被嘲笑。韩志君等《篱笆·女人和狗》:“不补还行? 笑脏不笑旧,笑破不笑补!”
66、上不传父母,下不传妻子释义:保密,连自家人都不能知道。例句:“你小声些!这事儿可得保守秘密;上不传父母,下不传妻子,谁也不能给知道。”
67、猪来穷家,狗来富家,猫来孝家(谚)旧指猪来使家穷,狗来使家富,猫来使家死人办丧事。一说猪常到穷人家,狗常到富人家,猫常到耗子多的人家。
68、赌钱场上无父子(谚)指一上赌场,就只认输赢不认人,往往连父子关系也不顾及了。 也作赌场无父子。 赌博场上无弟兄。无弟兄:指连亲兄弟也不认。
69、针眼里过牛谓办不到的事。类似西方国家谚语:骆驼 穿过针孔。沙汀《淘金记》:“因为现在的事,真也真得,假也 假得。假的时候,针眼里过得牛!”
70、 自己的梦自己圆自己做事,自己收场,自己解决。或 说:各人的梦各人圆。刘澍德《桥》:“要是单干的话,那就各 人的梦各人圆,用不着聚在一起扯。”
71、邻居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,爷爷劝架说:“人吃的是盐和米,讲的是情和理。有话好好说,有理慢慢讲,何必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翻脸,伤和气?”(江苏·高邮)
72、难字压顶,寸步难行;闯宇当头,随意纵横(谚)被困难压住头的人是什么事也做不得的;只要敢闯,就会有希望有前途。指事业上要想有成就,就必须大胆开拓。
73、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明显的敌人容易对付,暗藏的敌人 和阴谋诡计难以防备。王蒙《活动变人形》:“明枪易躲,暗 箭难防。不怕黄鼬吃鸡,就怕黄鼬给鸡拜年。”
74、民不举,官不究(谚)举:告发。 指旧时的诉讼案件,受害人如果不提出诉讼,官府绝不主动审理。 也作民不告,官不究。 民不催,官不理。 民不告状,官难过问。
75、我整理了几篇日记,让姐姐帮我寄给报社寄去。谁知姐姐瞅了一眼说:“不行,不行,哪有你这种日记,东拉被子西扯毡,谁看啊!”我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。(陕西·成阳)
76、姑姑刚把表弟上大学的钱凑齐,表弟却因贪玩儿摔断了胳膊,姑夫心慌的老毛病急得也犯了。姑姑无奈地说:“真是十个坛子九个盖儿,怎么盖也盖不住啊!”(内蒙古·集宁)
77、小芳见小虹买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,回到家也向父母要。她爸叹气说:“芳,不是当爸的不给你买,穿衣看门房,吃饭量家当。咱们家的条件不能跟人家的比呀!”(河南·辉县)
78、药不投方,哪怕用船装;药投了方,只要一碗汤(谚)方:药方。 下药要是不对症,服上一船药也没用;下药要是能对症,只一碗汤药就可把病治好。指药贵对症,不在量多。
79、迅雷不及掩耳释义:形容特别快,措手不及。例句:显然,敌人为了迅雷不及掩耳地破坏他们的组织、破坏政治犯们坚持下来的绝食斗争,要把他或者还有其他的同志突然弄走,
80、一回见面二回熟(谚)头次见面是陌生人,二次相见就是熟人了。 指人们的社会交往,由生到熟,很容易交上朋友。 也作一次相交,二次相熟。 一回生,二回熟,三回四回成朋友。
81、 —个跟头从云端里跌下来从高位上跌下来,谓失败惨 重。成语:一落千丈。古华《芙蓉镇》:“没跃进去不打紧,还 一跤子从半天云里跌下来,结结实实落到了贫瘠穷困的人 间土地上。”
82、弟弟原来很调皮,常惹老师生气,可他改正后,老师还爱用老眼光看他。弟弟很生气,妈妈鼓励弟弟说:“孩子,树要锯开看,人要行动看。你要用实际行动来赢得老师的信任。”(广东·龙门)
83、唐僧肉,人人想吃《西游记》中写妖怪都想吃唐僧肉,以 长生不老。借指谁都想得到好处,人人都想要。张恨水《八 十一梦》:“我听了这些话,觉得这小子还是想吃唐僧肉那副 狂妄姿态。”
84、牛头不对马嘴释义:比喻胡拉乱扯,二者毫不相关。例句:苏雨道:“我是苏爷的嫡亲兄弟,特地从涿州家乡而来。”皂隶兜脸打一啐,骂道:“见鬼,大爷自姓高,是江西人,牛头不对马嘴!”
85、自己打嘴巴,给别人听响儿贬低自己,以讨好别人。王 蒙《失态的季节》:“要不写个检讨,出发前给大进送去?他 一激灵。他也是要摘下舌头烧小菜的。他也是要自打嘴巴 给别人听响儿的。”
86、 耳听是虚,眼见为实耳听是别人说的,眼见是亲自看的。 强调直接经验可靠。语序亦可换置。浩然《山水情》:“耳听 是虚,眼见为实,等我看到真实的了,才能定准儿该向你点 头还是摇头。”
87、关公放屁——不知脸红(歇)关公:据《三国演义》描写,关羽面如重枣,是一个红脸汉子。脸红:本指脸面发红,转指害臊、羞耻。 指人不知羞耻。常含责骂意。 也作“关老爷放屁——不知道脸红”。
88、摸摸筷子就算入席释义:只要沾点边,就算有关系。例句:“别胡思乱想了,只要你摸摸筷子就算入了席,吃,也扰了,不吃,也扰了:我看你还是领头快冲,一冲,麦子就算到手,别的事儿,咬着白面馍再说!”
89、坏人不臭,好人不香好坏不分。或说:香的不香,臭的不 臭。张贤亮《土牢情话》:“在他手下都一律按政策规定享受 同样的经济待遇;只要是公民,都有公民权。这样,搞得‘坏 人不臭,好人不香’,后一种人怨气冲天。”
90、不呜则已,一鸣惊人释义:比喻—举成名。例句:说来也是时来运转,一次灵机一动,写了篇《智劫生辰纲亲历记》,……此文被一家刊物作为压卷之作刊发,引起轰动。于是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,从此肖让步入文坛,还被延聘为外地一家杂志的顾问。
91、昨天是我的生日,晚上,爸爸做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,我尽情地吃了起来。过了一会儿,我的肚皮撑得像皮球似的。第二天早上只喝了一杯水就上学去了。中午,又是一桌丰盛的饭菜,我还是不想吃。爸爸说:“这真是一顿吃伤,十顿喝汤啊!”(河南·许昌)
92、你不嫌我箩疏,我不嫌你米碎不相嫌弃,互相谅解。你、 我、他,可互易。类似的:你不说他的疤瘌,他不说你的瘤子 你不说我头秃,我不笑你眼瞎。韩志君等《古船·女人和 网》:“反正,铜锁,咱俩是一家人了。我不嫌你箩粗,你也别 嫌我米碎了。”
93、 久病成大夫指善于吸取经验教训,成为内行。类似的: 撮药三年会行医/三折肱成良医。茅盾《子夜》:“三折肱成 良医!从什么地方吃的亏,还是到什么地方翻本呀!” 老将出马,一个顶俩赞扬人有经验,有办法。梁斌《翻身 记事》:“那个不要紧,有你老冯留下,老将出马,一个顶俩!”
94、郎中“郎中”现指医生,南方多此称呼。如现代京剧《沙家浜》中有地下党联络员假扮郎中为沙四龙看病传递情报的情节。郎中,古代是一种官职。始于战国,汉代沿置,属光实禄勋,管理车骑、门户,并充内侍卫,外从作战。初分为车郎、户郎、骑郎三类,长官设有车、户、骑三将,其后类别逐渐泯除。晋至南北朝,为尚书曹司的长官。自隋朝自清,各部皆沿置郎中,分管各司事务,为尚书、侍郎、丞相
95、打火机现在的打火机小巧玲珑,多用于抽烟者点烟用。打火机品种繁多,花样不断翻新,以至于有人专门收藏打火机,出现了收藏打火机热。世界上第一台打火机是德国化学家德贝莱于1823年发明的,可它的原理却来自中国。其实,转轮打火机源于中国近代的“火镰”。中国先前抽烟的人,都有一杆烟枪(俗称烟袋杆),一个烟袋(盛烟叶用),一块火石和火镰。火镰的取火原理是,用一块比较扁平的石英石,在石英石上的边缘放一点点硝棉,用一块似镰刀状的黑铁,猛地击擦石英石的边缘,擦出火花,燃着硝棉,然后将硝棉放入装满烟叶的烟袋锅子里,以此点烟。现代打火机不过是把火镰换成了转轮,把硝棉换成了汽油,摩擦产生火星点燃汽油。
96、店小二在古装影视剧和戏曲中,经常可以听到“店小二”这个称谓,看到“店小二”这个形象。为什么把店中的伙计称为“店小二”,其实,是对小伙计的敬称。王实甫《西厢记》里有一段描写:张生说:“这里有一座店儿,琴童接下马者!店小二哥那里?”店小二日:“自家是这状元店里小二哥,官人要下来呵,俺这里有干净店房。” 这里的“店小二哥”跟“店小二”是同一个意思。据记载,宋、元时期习俗称店伙计作二哥,是对店主称大哥而言。一家客店或酒店,店主地位最高,当然算老大,而伙计居次,当然称二哥。不过伙计称老二,已经含有敬意在内。清代小说中,常有称官绅的侍从为“二爷”的,如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“只见一个戴红帽子的二爷,答应了声‘者’。”这个“二爷”,就属于敬称。“店小二”就属于此类敬称。
97、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此语别看有“四知”,其实只有两知,即除你我二人知道外别人谁也不知。现在多用在见不得人、拿不到桌面上的私人交易。此语源自东汉。东汉杨震是个颇得称赞的清官。他做过荆州刺史。后调任为东莱太守。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,路过昌邑。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史任内荐举的官员,听说杨震到来,晚上悄悄去拜见,并带黄金十斤作为见面礼。王密送这样的重礼,一是对杨震过去的举荐表示感谢,二是通过贿赂这位老上司请以后多加关照。可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。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,便道:“幕夜无人知者。”杨震当即生气了,说:“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,怎说不知!”王密十分羞愧,只得带着礼物打道回府。然而,这样惊天动地的反腐之语,却被人们反其义用之,成为订立攻守同盟的常用语了。
98、人生四大喜事人生四大喜事即“久旱逢甘雨,他乡遇故知,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。”它源自哪里呢?是谁把它们凑到一块的呢?它源自北宋神童汪洙所作之诗编《神童诗》,其被后世特别是明清时期普遍作为儿童启蒙教材。诗中以五言绝句的形式,对少年儿童提出勤学苦读、求取功名,将来报效国家的远大目标。根据明朝《万姓统谱》记载:“汪洙,字德温,鄞人,九岁善赋诗。”做官后曾拜太宗正卿,至观文殿大学士。世人搜集了他所做的诗六十多首,“用训蒙学,为《汪神童诗》。”但是在宋代,真实的汪洙是明州(宁波)鄞县人,以治《春秋》得名,多年在乡村从事教育。所以,明朝人有关汪洙神童事迹的记载大多是虚构的,而其撰写的如此多的《神童诗》也很可能是靠不住的。但后世毕竟有这样一篇广为流传的《神童诗》,它的编者应该是宋元时人托汪洙这个伪神童,汇编众多诗歌而成的。而人生四大喜事南宋中期已被传诵,比如当时著名学者洪迈就在《容斋随笔》中记载“旧传有诗四句,诵世人得意者云:久旱逢甘雨,他乡遇故知。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。”将这四大喜事列入启蒙教材《神童诗》,有助于提升儿童刻苦读书,将来求取功名和富贵的积极性。
99、结婚“结婚”的由来,大致有两种说法。一种是民俗说。早在原始社会,人类没有固定的婚姻,每当黄昏,便自由结合择偶而居,这种婚俗,至今还有保留,如云南省的摩梭人现在还实行走婚。所以,汉民族把最早的“黄昏夫妻”称之为“结昏”。随着一夫一妻制的实行,语言学家便把曾经标志混乱婚姻的“结昏”改为“结婚”。“婚”字的衍变,是混乱婚姻向文明婚姻过渡的见证。另一种说法是阴阳说。《礼记·昏义》孔颖达疏说:“娶妻之礼,以昏为期,因名焉。必以昏者,取其阴来阳往之义。”这就是说,把婚礼安排在昏时进行,是取其阴来阳往的意思。“阴来阳往”包含两层意思:一是白天即将过去,夜晚即将来临,阴阳交替之时,即是黄昏。另一层意思是,新郎在白天去亲迎新娘,新娘在临近夜晚时来到夫家。这种自然的阴阳和人事的阴阳相结合,正好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。在古人看来,一切人事都要合乎天意,婚礼这一重要礼仪更不能例外。以人的阴来阳往和天的阴来阳往相配合,这种婚礼就合乎天意,婚姻就会获得美满幸福,同时也会给通婚的两个家族带来福泽。所以婚礼必须在昏时举行。这是“结婚”一词的原意,现在结婚仪式不据泥于黄昏,“吉时”在中午居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