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老鼠鼻子一大不了
2、戏园子失火——彻底垮台
3、漏风信见“露风声”。
4、众人是杆秤,斤两自分明。
5、瓦罐子和土坯子——穿的货
6、野狗跑进狼窝里——没好事
7、《西厢记》做枕头——痴人说梦
8、买个炮仗没捻线——咋响(想)
9、崔莺莺患病——心病还得心药医
10、蚕宝宝的肚皮——净是丝(私)
11、一锅端(惯)比喻全部消灭掉。
12、一颗星星少光亮,万颗星星亮堂堂。
13、拿鸡毛当令箭——轻举妄动;小题大做
14、隔道不下雨,隔村不死人——情况不一
15、架舌头(惯)比喻翻闲话,搬弄是非。
16、又是馒头,又是锤子(惯)比喻软硬兼施。
17、扳不倒儿的屁股——坐不稳当(扳不倒儿:不倒翁)
18、学富五车,才高八斗见“才高八斗,学富五车”。
19、小人无罪,怀璧其罪见“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”。
20、和尚脑袋——一溜净光(歇)形容光光的,什么也没有。
21、狼腿拉到狗腿上(惯)比喻把不相干的事情扯在了一起。
22、水里水里去,火里火里去见“火里火里去,水里水里去”。
23、下的是牛马力,吃的是猪狗食见“出的牛马力,吃的猪狗食”。
24、为人最怕老来贫(谚)指人生最怕的是年老时贫困,无法生活。
25、惊开六叶连肝肺,唬坏三魂七魄心(惯)形容极其害怕、震惊。
26、没事常思有事(谚)指人应有备无患,以免事到临头措手不及。
27、半天云里的风筝——半点不由己(歇)指失去自主能力,受制于人。
28、指着和尚骂秃子(惯)比喻明指着这个人骂,实际上骂的是那个人。
29、脚不点地(惯)形容走得飞快或不停地走。 也作脚不沾地。 脚不停趾。
30、张跟斗,竖直立(惯)竖直立:做倒立。翻跟头,做倒立。比喻瞎折腾。
31、走得正,行得端(惯)形容行为正派,光明磊落。 也作“走得直,行得正”。
32、得人一牛,还人一马(谚)马的价值,远比牛高。比喻受人的恩惠,要加倍还报。
33、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(惯)比喻外表看起来很体面,内心却很肮脏或什么也不懂。
34、窗户眼儿吹喇叭——鸣声在外(歇)鸣:谐“名”。指人的名声在外面,广为人知。
35、囫囵吞个枣——不知酸淡(歇)囫囵:完整的。本指品尝不出味道,转喻不知道实情。
36、看见一点云彩毛毛就躲雨(惯)比喻听到一点儿消息或传言就信以为真,赶紧采取措施。
37、故土难离(谚)故土:世代定居的故乡。指人总是留恋生养自己的家乡土地,不舍得离开。
38、乡下人不识骆驼——当作马肿背(歇)乡下人没见过骆驼,还以为是马背肿了。指少见多怪。
39、自家掘坑自家埋(惯)比喻自作自受,自讨苦吃。 也作自己掘井自己跳。 自个儿挖坑埋自己。
40、快刀斩乱麻(惯)比喻用干脆利索的办法解决复杂难办的事情。 也作快刀断乱麻。 快刀砍乱麻。
41、锔锅的戴眼镜——找碴儿(歇)碴儿:器物上的破裂处,谐“茬儿”。比喻故意挑毛病,找差错。
42、撕破脸(惯)1指彻底决裂。 2指翻脸,一点儿情意也不讲。 也作撕破脸皮。 撕破面皮。 撕破情面。
43、打赤脚不怕穿鞋的(谚)打赤脚:光着脚。指穷百姓和有钱有势的人斗,不怕丢掉什么,没有什么顾虑。
44、色胆大如天(谚)指迷恋女色的人,胆子就像天那么大,什么也不怕,什么也不顾。 也作“色胆天来大”。
45、千中有头,万中有尾(谚)纵然事情十分繁杂,千头万绪,也总有个头尾。指解决问题要拨开繁冗,抓住要害。
46、菜里虫儿菜里死(谚)指贪食蔬菜的虫儿,最终都死在蔬菜里。比喻在什么地方做坏事,就会在什么地方受到惩罚。
47、风后暖,雪后寒(谚)指大风过后,气温回升,人会有暖和的感觉;雪融化时,需吸收热量,因此天气会更加寒冷。
48、拔草去寻蛇释义:比喻存心寻找差错。例句:思量拔草去寻蛇,这回却没蛇儿弄。平常家里没风波,总有良平也无用。
49、我家煮了红薯,我吃着可香了。爸爸说:“饼二十,馍十八,三里红薯二里瓜。”(注:指香味飘散得远。)(河南·滑县)
50、借死不借生(谚)宁可将屋子借给人停丧,也不借给人生孩子。指死人出殡后屋子马上会还,生孩子则占据屋子时曰长。
51、猫老不逼鼠(谚)逼:威慑。指猫老了,对老鼠就失去威慑力。比喻人到老年,就不再像青壮年时期那样有威势,有作为。
52、钱财如流水,流去还流回(谚)钱财如同水流一般,能流出去,也能流回来。指钱财本是流通之物,流进来别喜,流失了别愁。
53、一个小鸡不好,带坏一笼(谚)笼里有一只小鸡捣乱,全笼的鸡都不得安宁。比喻一个人做了坏事,同事们的名声也受到怀疑了。
54、王照好吃懒做,别人怎么劝他就是不改。人们背后说:“竖得起竹竿,竖不起井绳。什么时候进墓坑,什么时候才会勤快。”(河南·邓县)
55、甘蔗没有两头甜释义:比喻不能两方面好处都占。“没有”又作“不能”。例句:人们常说:甘蔗没有两头甜。要发财,就得担干系呵。
56、凤凰飞在梧桐树(惯)比喻英雄或有功之人,地位得到提升。也比喻漂亮的女子找到了好归宿。 也作凤凰飞在梧桐上。 凤凰落在梧桐树。
57、旱了很长时间,终于下雨了。爷爷说:“这下该有指望了,都跟前些日子一样,连井里的尘土都有二寸深了,非吃风屙沫不可。”(河北·邢台)
58、两眼一抹黑不熟悉情况。成语:一无所知。谌容《光明 与黑暗》:“现在,摆在面前的,是个六十八万人口的大县,真 有点两眼一抹黑呀!”
59、小叔干什么事都懒得动手,却一心想着挣大钱。爷爷说:“天上不会掉金子,地上不会长银子,啥事都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行。”(安徽·淮北)
60、不怕出山狼,就怕藏家鼠(谚)藏家鼠:暗藏在内部的耗子。指不怕外面来的恶狼,就怕暗藏的家鼠。比喻内部的奸人要比公开的敌人更危险。
61、有钱使得鬼动,无钱唤不得人来(谚)有钱的,连鬼也使得动;没钱的,连人都叫不来。旧指金钱万能,有钱没有办不到的事,无钱一事无成。
62、我平时做作业的时候很认真,可是一到考试就会因马虎而出小错误,所以总得不到满分。妈妈常说:“你是夜明珠,背后里放光。”(江西·景德镇)
63、舅舅全家来我家做客。妈妈问舅舅:“你的两个宝贝儿子谁的成绩好些?”舅舅笑着说:“他们是老鼠骑水牛——大的没有小的能。”(湖南·沅江)
64、戏子穿上龙袍,成不了皇上冒充没有用,不可能成功。 马烽《刘胡兰传》:“好人谁去她家?穿得阔要怎?唱戏的穿 上龙袍,也成不了真皇帝!”
65、想不到哥哥和舅舅搭伙做生意也会闹矛盾,两人互相指责,闹得不可开交。嫂嫂气得直嚷:“亲戚不结财,结财合不来。这话真没说错!”(河南·辉县)
66、路见不平,也有向灯向火(谚)向灯向火:灯火不是一码事,代指这一边和那一边。指遇到不公平的事,总有人出来说话,有向这边的,有向那边的。
67、滚汤泼老鼠——一窝都是死(歇)滚汤:开水。指在场的全都逃脱不了死亡的下场。 也作滚汤泼老鼠——一窝儿死去。 热汤泼老鼠——一窝儿都完蛋。
68、大海禁不起瓢儿舀只减少,不增加,总会有穷尽的时候。 李英儒《还我河山》:“只要埋头下工夫,大海搁不住勺子舀, 一万重山也有爬到头的时候。”
69、 一块香饽饽八下抢到处被喜爱,受欢迎。邓刚《阵痛》: “车间工段请他下去画决心栏、批判栏、学习栏,真是一块香 饽饽八下抢,郭大柱红遍全厂。”
70、老健春寒秋后暖(谚)指老年人的健康就像春天的返寒,秋后的乍暖,都是不久长的暂时现象。也指老年人的健康无法逃过自然法则,很快就会由衰到死。
71、得罪了土地爷,养不活小肥猪(谚)民间传说,土地爷专管家畜家禽。指要是惹恼了土地爷,就养不活小猪。比喻要办成事,必须处好有关方面的人事关系。
72、求佛求一尊看准了能起作用的人,集中力量求一个就 行。乱求人,反而效果不好。张恨水《金粉世家》:“求佛求 一尊,你这样子,还是请七爷多帮忙吧。”
73、清水锅里煮铜钱,一眼看到了底释义:比喻对事情了解得很清楚,很透彻。例句:后来这些年,李家大院的所作所为,可真是清水锅里煮铜钱,一眼看到了底。
74、无农不稳,无工不富,无商不活(谚)没有农业,社会就不稳定;没有工业,国家就不富足;没有商业,人民的经济生活就不活跃。指社会上离开哪个行业都不行。
75、八个麻雀抬轿,担当不起释义:比喻没有资格或没有力量承担。例句:凡人遇患小疾,岂敢惊动妙手神医?八个麻雀抬轿,担当不起!算了,我知道你是在警告我哩。
76、狗就是狗,哪怕金圈套上头释义:比喻再好的伪装也掩盖不住坏的本质。例句:“狗就是狗,哪怕金圈套上头!一点都不错!”老马这气昂昂的态度,使我浑身都来了劲。
77、小葱拌豆腐,一清二白非常清楚,清白无暇。袁静孔厥 《新儿女英雄传》:“我两个一块儿工作这么些年真是小葱拌 豆腐,一清二白;别说亲嘴,就连个手也没有拉过呀!”
78、一手穿针,一手引线多方设法联系。成语:穿针引线。 李英儒《还我河山》:“光剩我这没经过大阵仗的小卒子,一 手穿针,一手引线,带着双方重要人物,请出来,送进去。”
79、一字入公门,九牛拔不出指诉讼言辞既经记录呈递,即 无法更改。尤凤伟《中国一九五七》:“我问能不能向审讯员 讨回看看。崔老摇摇头,说有句俗话叫一字入公门十牛拉 不出。”
80、少年夫妻老来伴释义:指夫妻共同生活,能互相照顾。例句:生下个红头花色的崽娃来,他王家也不致断了香火子嗣。就是生不下崽娃,少年夫妻老来伴,寒冬腊月也有个暖被窝的……
81、靠着大河有水吃释义:比喻依靠有钱有势的人有利可图。例句:砂锅子说:“靠着大树好乘凉,靠着大河有水吃,有你这个老人在,也算轮不着我挨饿了,可是也叫人怪不好意思的!”
82、 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做事尽主观努力,成不成还要看客 观条件。茅盾《子夜》:“我们那五百万算来还可以赚进十二 三万,不过剩下的约五百万就没有把握。谋事在人,成事在 天。”
83、水流万转,终归大海释义:比喻迟早归到某处去或要走某一条路。例句:这条江,水流万转,终归大海。你看,这条江浩浩荡荡,但它是由上百条河,上千条溪涧,上万孔山泉汇流成的!
84、从龙王嘴里夺食.释义:龙王:传说中掌管兴云降雨、统领水族的王。比喻同风雨灾害作斗争,夺取粮食丰收。例句:满祥反驳说:“咱们办社净靠风调雨顺可不行,要从龙王嘴里夺食。”
85、狗熊嘴大啃地瓜,麻雀嘴小琢芝麻释义:比喻人不不在大小,有本事就办得成事。例句:杨叔叔,有什么事,你就吩咐吧。狗熊嘴大啃地瓜,麻雀嘴小啄芝麻。别听哥哥的话,他总是说我年龄小。
86、我因家庭作业写错了一个字。爸爸照着我的屁股就是两脚。我正哭哭啼啼,奶奶走了进来,我忙向奶奶告状。奶奶抚摸着我的头说:“这就叫亏了想说,疼了想摸。”我一听,反倒破涕为笑了。(山东·枣庄)
87、海水深了,什么鱼都有释义:比喻环境复杂,什么样的人都有。例句:这几天俺才琢磨出个理儿来:海水深了,什么鱼都有,林子密了,什么鸟都有,天下大了,什么人都有,哪能都长师傅你一样的心肠。
88、我拿着单元测验的成绩单,请爸爸签字。爸爸看了看我的成绩,第一单元100分,第二单元94分,第三单元89分……他不由得皱起眉头,不满意地说:“你这成绩,就好像股市行情一样,高开低走。”(四川·自贡)
89、只差几天就要升级考试了,我这才慌了手脚,早晨学,中午学,晚上很晚了还在学。奶奶说:“孩子,一锹挖不出一眼井,一口吃不成大胖子,干什么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,把工夫下在平常才行。”(河北·鹿泉)
90、叫他打狗,不敢骂鸡绝对听从,多指做不好的事情。成 语:惟命是从。韩志君等《古船·女人和网》:“大哥你让我往 东,我绝不往西,你让我偷狗,我绝不抓鸡!为了你两肋插 刀,哗哗淌血,咱哥儿们绝对!”
91、我从小就不喜欢活动,身体虚弱,听到上体育课,就不提劲儿。有一次在体育课上,才跑了四百米,就差一点儿晕了过去。妈妈知道了,劝我说:“丝不织不成网,体不炼不强壮,以后要经常活动,加强锻炼。”(广东·龙门)
92、参天的大树,是一枝一杈长起来的释义:参天:树木高耸在天空中。比喻事物是由小到大逐步成长起来的;人的才干也是慢慢锻炼出来的。例句:老会计笑着说:“参天的大树,是一枝一权长起来的,工作本领是一点一滴练出来的。我打包票,你能干好。”
93、过了芒种,不能强种释义:芒种:二十四节气之一,在6月6日前后。大田作物要在芒种以前播种完,芒种以后不宜再播种。例句:俗话说:过了芒种,不能强种。谷雨思寻了一下,才说:“离芒种只有六天了……可我寻思,强种也得种呀!决不能坐等国家支援!”
94、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释义:寓言故事:蚌张开蚌壳晒太阳,水鸟鹬见了用嘴啄它,蚌壳紧紧钳住了鹬的嘴,双方都不肯相让,结果,两个都被渔翁捉住了。故事载于《战国策·燕策》。比喻两方相争,让第三者得了好处。“渔翁”又作“渔人”。“相争”又作“相持”。例句:那些地方官员都知道这个“活阎王”的厉害,谁敢说个不字!他们只得忍痛割爱,白吃一个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哑巴亏。
95、先喝为敬“先喝为敬”是中国人请人吃酒的礼仪和规矩。它源于古人喝酒时的“应酬”。古人喝酒时,主人必须先于客人饮酒,是为“献”。主人先饮,包含了向客人暗示“酒里无毒”,可以放心饮用之意。主人饮过之后,客人亦须饮酒以回敬主人,是为“酢”,亦称“报”。之后,主人为劝客人多饮,自己必先饮以倡之,是为“酬”。客人在主人饮过之后也举杯畅饮,是为“应酬”,以此回应主人的厚意。这样的礼俗慢慢延伸下来,就是今天的“先喝为敬”。
96、吃素在佛教初创时期,并没有要求信徒一定要吃素。在律书《十诵律》里规定可以吃“三净肉”,即眼不见杀、耳不闻杀、不为己杀的动物的肉,都是可以食用的。老百姓常说“眼不见为净”,恐怕源于此。到了南朝梁武帝时期,僧人们才开始只吃素。梁武帝萧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,他认为食肉就是杀生,违背了佛教“不杀生”的戒条。他发誓断除酒肉,假如再喝酒吃肉,杀害生灵,甘愿受鬼神制裁,并将堕落到阿鼻地狱;他又规定宗庙祭祀用面粉代牲畜。梁武帝严格遵守誓言,每天只吃豆羹粗饭。僧人们在梁武帝的带动下,开始吃素,并且成了寺院里的戒律。
97、主席“主席”在我国现在指国家、团体或会议等最高领导职务。“主席”一词很多人认为是外来词,实际上“主席”是中国的特产,源于中国古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设施。我国古代没有桌、椅、板凳,室内先铺筵,然后再放上席。筵较宽大,故用来铺地,席较小是给人生的,古人人室先脱鞋,再走过筵,坐在席上。现在朝鲜、韩国和日本人的室内生活,基本上还是这样,据说是由中国传人的。入席时,客人有客座,坐时让长辈坐在里头,以示尊重,人多时,长辈就独居一席,这就是主席。《论语》中有一句话:席不正不坐。说的是坐的规矩,席子一定要摆正。《礼记》中也有这样一个规定:群居五人,则长者必异席。五个人
98、金兰“金兰”指结拜的兄弟姐妹。原意是牢固而融洽的友情。源自《易经》。《易经·系辞上》说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” “金兰”一词从这两句话当中各取一字而成。“金”喻坚,二人如果同心协力,其作用可断金——可以克服一切困难而达到目的。“兰”喻香,即美好。 “臭”读如“秀”,指气味。两人推心置腹的话语,如兰花之香美,令人感动。后世便以“金兰”比喻朋友之交,可以解释为其坚如金,其芳如兰。《文选·秋胡诗》云:“且协金兰好,方愉琴瑟情。”即谓金兰之交如琴瑟之和,令人欢愉。后引申为结义,如“义结金兰”,指结拜兄弟、姐妹。这样的结拜兄弟,其情义坚如金,堪称“铁哥们”。
99、依葫芦画瓢“依葫芦画瓢”比喻一意模仿,没有创新,不求上进。它源于宋太祖赵匡胤。《东轩笔录》记载了一个宋太祖与文人的故事:五代时有个人叫陶毂,自幼喜好学习,博览群书,学识渊博,“文翰为一时之冠”。宋太祖时,陶觳做了翰林院的学士。当时的宰相都不是出自翰林院,而这些人的文采声望都不及陶毂。陶毂心中不平,指使党羽向太祖上疏,说其久在翰林,出力实多。他自己也上书表示不满。宋太祖笑日:“颇闻翰林草制,皆检前人旧本,改换词语,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,何宣力之有?”太祖认为翰林学士只是玩弄文字,不会创新,因此没有功劳可言。陶毂对这个评价很不服气,乃作诗,书于玉堂之壁:“官职须由生处有,才能不管用时无。堪笑翰林陶学士,年年依样画葫芦。”太祖见其刻薄怨望,更是决意不用他了。后来人们就用“依样画葫芦”比喻刻意模仿,没有创新,今口语变作“照葫芦画瓢”。这个故事表面看来是宋太祖出身军人,对文人有所鄙视,其实,宋太祖追求的是实际有用,反对墨守成规。宋太祖对文人治国的作用是很清醒的,宋太祖是文人政治的树立者,宋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。